朋友说今年家里的红薯大丰收,阳台堆得没地方落脚。知道我喜欢吃,特意送了一袋来。才挖还没两天,赶上由夏入冬的阴霾天气,红薯皮没完全干透,还附着一层新鲜湿润的泥土。
朋友家的红薯是红皮橙芯,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只知道这种比白皮红薯好吃,不论是清蒸、还是烧烤、还是煨在米饭里,都令人回味无穷赞不绝口。
父亲说,一九五八年的家乡杉木江盛产红薯,十里八乡的全到这里采购红薯种植,红薯不但糖度高而且亩产高,在那个饥荒年代,能填饱肚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小的时候,在农村姨妈家生活,当地的乡亲没人管红薯叫红薯,也没人叫番薯、地瓜、苕什么的,一个茴字简简单单明明白白,自此茴便在心底深处牢牢扎根,只要一见到它,一个茴字脱口而出。
农村的茴,最开始是人吃茴,猪吃藤;后来条件好了,听说茴叶可以抗癌,菲嫩的茴叶配上辛辣的蒜蓉成为夏日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从此,人吃叶猪吃茴。再后来,养猪的人越来越少,茴叶、茴梗、茴藤做成了抢手的坛子菜。崇尚绿色食品的我,不管它前世今生的地位如何变化,对它的喜爱依然不改初衷。
七十年代的城市里,给大人发放最多的是计生用品避孕套;而七十年代的农村,给小孩发放最多的是打蛔虫宝塔糖。当五颜六色锥形带斜纹路的宝塔糖吃厌了,总要想法设法去寻找些其他东西来代替。于是,躺在犄角旮旯的茴成了最佳的替代品。
毛主席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模糊的印象中,记得农村有种擦板样的工具,和搓衣板一般大小,中间钉着一块洋铁皮,铁皮上冲有许多小眼。把擦板斜搭在脚盆里,一手扶擦板,一手抓起洗去泥沙的茴,在擦板上来回移动。不需多时,脚盆擦板下堆满白色冒浆的茴丝,大人们把茴丝抖开晾晒在禾场摊开的竹席上,爆晒几日后,茴丝像晒干的蚯蚓一样蜷缩着。抓一把,捏几根塞入口中,上下牙床咀嚼,混合唾液磨成粉浆,丝丝甜甜沁人心脾。
农村多柴灶,乌漆麻黑的灶屋,舔着灶口的火苗,轻舞飞扬的黑烟和着米饭香、辣椒香,肆无忌惮的在茅草棚顶、砖瓦缝隙里不断向外渗透。
炉内通红的火齿从木柴、竹节上慢慢剥离下来。稻草经把筒绕成双S形的草把子,最不经烧,火苗一蓬,外层干枯的稻草如芸花一现,纷纷由黄变红变黑,烧尽后灰色的草灰便层层叠叠松松软软堆在暗红的火齿上。这时候,把早已准备在脚下的茴,用火钳夹入已扒开灰的正中间,轻轻把两边的灰扒拢,掩盖在茴堆上,让草木灰的温度慢慢地把茴煨熟。躺在温柔乡里的茴,由外而内承受看不见明火的炙烤,随时间的推移,淡淡的的茴香像耶利亚女郎一样热情奔放,丝丝缕缕的香气钻出灰烬,虚无缥缈弥漫整个灶屋,顿时,狭小的空间香味愈发浓郁起来。
匆匆忙忙扒完两口饭,迫不及待丢下筷子,转身跑到灶门前,缓慢的用火钳扒开略带余温的灰烬,张开钳口,叉稳软软的茴,小心翼翼的移出来。温软的茴还有些烫手,双手来回的倒腾着,吹去浮灰,轻轻拍打褶皱里的残留的泥。茴好不好吃,一眼就能看出来,凡表皮有"糖"流出粘手,越是发亮越是香甜。来不及撕去外皮,已经简单粗暴连皮带肉啃了起来。软糯的肉,口感十分细腻柔滑,生怕有人来抢,顾不上吃相有多难看,三口两口囫囵吞下去。灰层稀薄处的茴表皮被烤焦,用指甲抠去焦炭,撕下一块冒着热气,连壳带肉送入口中,软的肉焦的壳,完美搭配香香入胃。
除煨烤外,洗净刨皮切砣的茴和米饭一起煮,同样的香味让人欲罢不能,即使无菜下饭,也能光光吃上一大碗茴饭。喜欢钓鱼的我,试着把茴饭、通红的麝香米和熟面粉或熟豌豆粉,搅拌均匀抓揉成团,在鱼钩上捏成小团作饵,诱鱼效果非常的好。有年冬天,和李叔同时在家鱼塘下杆,他线上双钩,一钩蚯蚓一钩糠粒,荤素搭配应该上鱼快。我用茴泥作饵,结果我连扯两条大鲤鱼,一贯常胜将军的李叔反而当了回空军。
多年前在湖北白螺做客,蒲圻(今赤壁)老表将冰箱里保存的新鲜荷叶铺在蒸笼底下,上面放一层切成小块的茴,再将调好五香糯米粉的排骨均匀摆放在茴身上,最后盖上盖大火隔水蒸,揭开盖的那瞬间,茴香肉香糯米荷叶香,一古脑儿钻入鼻腔,吸入肺里。肉里有茴香荷叶清香,茴里夹杂着荷香和肉香,茴与肉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此时此刻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于茴的后期加工制作,方式方法有很多,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除了常见的蒸、煮、煨外,还会将蒸熟的茴压成泥撒上熟白芝麻,通过特殊的工具,把茴泥挤压成条状,晒干待食;也有的将熟茴泥刮成薄饼,晒干后剪成不规则方形,即可生吃又可放入油锅氽炸,农村称之为茴壳子;也有的将茴泥掺入鸡蛋或其他的食材,炸成金黄色的丸子成煎成饼;还有的把茴加工成茴粉丝和茴粉皮,和肉煮汤或下火锅,久煮不化也不糊,QQ弹弹富有嚼劲;喜欢吃甜食的朋友,还可以做成红薯拔丝,红薯口感粉糯,丝长而不断;蜜薯切两半,三蒸三晒制成红薯干也非常好吃;汽油桶改制的闭炉烤红薯,香飘十里欲罢不能;邻居邹耀凯邹叔说,茴切成小坨,煮成稀饭也好吃。
人们说,经常吃一样东西会令人感到厌倦和恶心,可父亲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却对茴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以前家里有菜地,总会留一块地种上茴,放学回家浇泼菜地和翻藤成为一种乐趣。辛勤的耕耘劳作,总会有丰收的喜悦,菜地休息,望着藤蔓上的心叶水灵灵绿得醉人,金秋十月刨开泥土,成串的红薯倾刻间堆满了空箢箕和板车。
出土的红薯如何保存不变质、不发芽,那是有讲究的。通常是将挖回或者是买回的薯连泥带土,直接在阳光下晒三至五天,蒸发掉部分水分。少份量的用食品薄膜或厨房用纸将单个的薯严实地包裹起来,放入大塑料袋挤出空气,系紧冰箱冷藏,可保一年不坏;红薯量大,可用多个纸箱保存,先在箱底垫上一条旧毛巾,红薯分层摆放,层与层之间用厨房纸隔开,盖好箱盖,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即可。
现代研究表明,红薯具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各种营养成分,它的好处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八种:通便排毒、减肥瘦身、增强机体免疫力、辅助降压、辅助控血糖、保护心血管、抗衰老和防癌抗癌。
不得不承认红薯全身都是宝,清代诗人黄化鲤有一句诗写得非常到位,原句是:世间多少奇珍果,无补饔飧也自惭。意思是世间多少奇珍异果在红薯面前自我惭愧,无论是当做早饭还是晚饭。是的,地表的藤叶和地下的块茎,无论釆用烹饪的哪种方法来处理,我都永远怀念家乡农村埋在灶灰里的煨红薯。
若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在文章末尾点赞、点亮小星星后可以留言。欢迎转发分享,把您的每一次小欢喜传递给更多的人。
图片·部分由笑笑友情提供
文字·顾湘辉
作者简介顾湘辉,后,祖籍江苏泰州,岳阳历史学会会员,岳阳云溪摄协会员,现居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志以稚拙之笔记录生活点滴,以敬畏之心雕刻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