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
作者:陆谨雯指导老师:邹兆云
浙江省慈溪市润德小学六(5)班
编辑:梅语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到了清明节,在我们慈溪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就是家家户户都会做清明果。这个绿油油的团子我吃过好几回,有甜馅的和咸馅两种。我最喜欢吃咸馅的清明果。
在这个小长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做了清明果。青团做起来似乎不难,因为它用不着太多的材料,但其实也很考究,青团的点晴之笔是艾叶。
首先将艾叶清洗干净,在锅中煮两分钟左右再放入两勺左右的食用小苏打。爸爸说小苏打的作用是防止艾叶变色。这个步骤没什么难的,难的是揉面。爸爸将一袋粳米粉倒进盆中,因为糯米粉能使面团更加的柔软。所以这一步骤十分重要,太软太硬都不行,还要有弹性。
接下来就是力气活了,爸爸一边往粉里倒热水,一边用筷子和面。等面和得差不多了,就把艾叶倒入面团里用手使劲地揉无数次。把面团揉得光滑之后就可以做青团了。
我抓起一陀青团皮,它软软的,绿绿的,可爱极了。我先学着爸爸的样子把它揉成一个小球,再一手握团,一手用大拇指从中间“进攻”,塑造成一个“碗”形。接着我用勺子挖了一块香喷喷的肉馅,放进“碗”里,最后用两根手指把“碗”封严实。可在我捏的时候,馅就像个淘气的孩子,满世界的到处乱蹿,根本包不住。结果我把它捏漏馅了。上面的口子仿佛是它咧开的大嘴,嘲笑我是个“手残党”。我恼羞成怒,恨不得把它扔掉。
这时,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做事情不能轻易放弃,要坚持到底。”然后爸爸又给我示范了一遍。经过我一番细心观察,才发现我太阔绰了——肉馅放得太多了。吸取教训之后,我开始对它进行“整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做出了像模像样的青团。
最后,我们把做好的青团放进蒸锅里蒸熟。不一会儿,厨房里飘出一股艾叶的清香。终于好了,我看着锅里的青团,发现它们变成墨绿色了,可爱极了。吃着自己做的青团,我的心比吃了蜜还甜。
清明节的青团是我们慈溪人一定要吃的,它不仅是祭祀祖先的必备佳品,更是流传已久的食俗文化。
作者简介
陆谨雯,12岁,现就读于浙江省慈溪市润德小学六(5)班,性格腼腆,但骨子里有一种不服输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兴趣爱好广泛:写作、画画、书法等都爱。座右铭: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