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fangrongya
东方榕芽
第1期
习/作/就/是/营/造/儿/时/的/梦/想
写在前面
他们是春天里的
一粒嫩芽
一点新绿
一瓣花絮
我们却能从他们身上闻到树脂的清香
触碰到生命的涓流
感验到林海传来的涛声阵阵……
学百年古榕,集天地精华!让我们如约走进“东方榕芽”。
dongfangrongya
东方榕芽
第1期
习/作/就/是/营/造/儿/时/的/梦/想
拜年
六年级3班王子墨指导教师:余英
春节之习俗数不胜数。
乡里,能让小孩子们高兴的怕是只有走亲戚了罢。他们总会拿出各自绝技——摆满一桌子的琳琅满目的菜品,恐怕孩子们不爱吃。
当然,拜年在孩子们心目中,一定是名列前茅的罢。长辈总会让你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接着慢慢从手里变出红包来给你,心里一定是美美的。
我第一次如何拜年的,在我的记忆里并不引人注目……
模模糊糊,好似一场梦:可能五六岁罢,初二去表哥家做客,家中聚满了老老少少十几个人,横竖大抵也不认识。饭后,见舅舅手托着一个红包,朝着我们道:“孩子们,拜年了——我们像群蜜蜂似地一拥而上,围着他。
首先是表哥,他最大嘛,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如此:“祝爸爸新年快乐,祝您在新的一年里……”接着到我,我心里忐忑不安:该说的都被表哥说了,莫不是他猜着了我的心思?莫不是他的“读心术”?这无疑对我是颇大的打击,我该怎样面对当下,如何面对当下?我绞尽脑汁,但大脑出奇地一片空白,至于到最后我只是道一句“新年快乐”便结束了拜年。
接下来的事在我的记忆中也许消逝,也许被藏在角落遗忘了罢。只知道我给许多长辈拜年,收到了好多红包,但全部都被妈妈拿走了。
现在回想起,我不禁笑了起来!我不知我以前拜年只会道一句“新年快乐”这让我觉得无比奇怪。因为现在的我早已精通各种词汇了。
过年,我当然喜欢,必竟拜年不仅是钱,是对自己勇气的锻炼,这是许多习俗都做不到的,永远,永远都不可能做到的……
由此,我爱拜年,不是一般的爱。
闹元宵,耍牛灯
六年级1班吴雨洁指导教师:程朝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四川宜宾筠连县,元宵节时有一个特别的习俗——耍牛灯。
“背箱走忙忙,送子去上学堂,元宵会上耍牛郎。”每年这普通的唱腔都会开启筠连县苗家人元宵节的盛况。苗家人为什么对耍牛灯情有独钟呢?因为他们把象征着勤劳、忍辱负重的牛当作人类的伙伴。大家用耍牛灯的方式祈求牛王菩萨保佑新的一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在我们老家,耍牛灯一般从下午一点半开始,在每家门前都会耍一次,一边耍一边唱,好不热闹。吃完午饭,我早早叫上小伙伴们,跑到耍牛灯的队伍旁静静等候。不一会儿,嬉戏打闹的小孩子们来了,你推我搡挤成一团。弯腰驼背、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来了,他们背着手在孩子后面静静看着。挺直腰杆的大人们来了,他们很自觉地让着老人和孩子们,站在后面观望。
下午一点左右,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瞧,背着一个竹筐的大人扮成“牧童”,一个大人在前面领头,另一个戴着草帽,这两个大人钻进牛套里,撑起牛套,在“牧童”的牵引下徐徐往前走。
到了一家人门口,队伍停了下来。“咚咚咚”耍牛灯开始了,只见领头人大声唱了几句,越来越多人唱了起来。伴着唱腔,只见“牧童”把草往天上一抛,“牛”看准时机用力一跳,就叼住了草。观众们连连叫好,小孩们欢快地拍巴掌,连手都拍红了也不知晓。大人们有的连连叫好、有的扯着嗓门跟着唱曲:“元宵节来团圆圆……”老人们笑眯眯地看着,时不时称赞几句。
“牧童”又把手上的草往“牛”脸上晃,“牛”似乎生气了,跳起来往“牧童”身上扑,还后退几步,再一个加速低头向前猛冲。“牧童”轻轻往边上一靠,“牛”扑空了,摔了个“牛吃屎”。这时引来大家的一阵哄笑。
表演完后,耍牛灯的队伍走进屋子,又大声唱“元事喂,耍牛灯……”房主人拿来红包给领头人,大家面对一大桌子的零食、茶水休息了一会儿,又出发了。一路唱来一路耍,在乡间的小路上洒满了欢声笑语。人们也一路跟随,一路喝彩,意为“撵牛”,赶走病痛,牛气冲天。
就在这热闹非凡的耍牛灯活动中,元宵节就过完啦!大家带着满满的祝福和希望又开启了崭新的一年。
汤圆
六年级2班朱俞欣指导老师:杨蕊
我的家乡自贡是一座有盐有味的城市。这里人杰地灵,美食满街,春节期间更是各家各户喜气洋洋,忙得不亦乐乎。看灯会、逛街、吃汤圆、包饺子……一宗宗一项项让你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元宵节吃汤圆,我说的汤圆可不是传统的芝麻汤圆,而是肉汤圆。这全因为我的姥爷。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的姥爷很爱包汤圆,而且他还是一个包汤圆高手。元宵节前夕,在我的苦苦哀求下,姥爷“被迫”同意我可以动手包汤圆。我眼巴巴地看着姥爷用碎肉和芽菜碎炒成肉馅儿,光看着那肉馅儿,口水便不由自主地涌了出来,更别说是闻着那扑面而来的诱人香气了。“把这个冻起来,一会儿才好包到汤圆里”,姥爷把肉馅儿递给我,“好的!”我欢快地把肉馅儿放进了冰箱。我回到厨房时,看见姥爷把糯米粉放进一个大盆里,然后在里面倒进温水。姥爷向我招招手,让我来揉米粉团。我兴奋地撸起袖子,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揉粉团。可这米粉团不知怎么的,就像是麦芽糖似的黏糊在我手上怎么也不肯下来。这哪是揉的米粉团,明明是米粉糊啊。“嗯......你水放多了,糯米粉也用完了,”姥爷开始念叨,“我这就去买,你等着啊。”说着便出门了,“哐啷”一声门被关上,我一人独自在厨房里和着粉糊。一会儿,姥爷回来了。他把糯米粉慢慢加入我揉的米粉团上,我接着揉,直到手都酸了,整个人也像漏了气的皮球:哎,这和米粉团可真不容易。
终于,我成功的揉出个“三光米粉团”。我们从冰箱中拿出冻好的肉馅儿准备搓汤圆。这时天也渐渐暗下来了,窗外的路灯和树上的彩灯亮起来,姥姥也回来了,我们三人洗好手,一起包汤圆。姥爷说:“外部无油,内部无气,馅儿多圆润,才叫好汤圆。”窗外的月光和霓虹灯拉长了姥姥、姥爷和我的身影,我们一边闲聊着家常,计划着将来,一边搓汤圆。窗外漂亮的灯花吸引了我的视线,只听见姥姥“呀”的一声,我回过头一看,姥姥笑着说“你露馅儿了”,再看盘子里的汤圆,大的、小的、圆的、扁的……“哈哈哈哈......”我们三人大笑起来,姥姥说:“搓汤圆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也要认真才行,不然明早只能吃肉汤了。”我非常同意姥姥说的话,按照姥爷的标准,搓了好久,终于搓出一个又圆又大的好汤圆,可这也要明早才能吃。
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全是明早吃汤圆的事儿。盼星星盼月亮,天终于亮了。我洗漱好,一碗香喷喷的肉汤圆已经放在我面前,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姥姥告诉我,若把艾叶裹在汤圆上,再蒸一下,它就会变成四川著名的小吃,猪儿粑。还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啊!
不知不觉,我已能自己包肉汤圆了,汤圆也不再是元宵节才吃了。周末的早上我为姥爷姥姥送上一碗热乎乎的肉汤圆,看见他们吃完汤圆的那种满足,我也特满足。
家乡的端午
六年级4班张琳悦指导教师:何燕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都是端午节。在端午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桌上摆的是粽子,街上卖的是粽子,人们谈的还是粽子。粽子——似乎就是端午节的象征。
爸爸曾经给我讲过端午的故事,也是诗人屈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了战国后期。屈原主张抵抗秦国,而遭到排挤毁谤,被先后两次流放边疆。期间,楚国被秦国攻陷,屈原悲愤交加,跳入了汨罗江。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古代人们称“初始”为端,所以这天也叫端五(后称端午)。后来,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糯米和着肉,用树叶包起来,纷纷往江中投给鱼吃,为的是不让鱼来吃屈原的肉身。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自己动手包粽子,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新风尚。可别小瞧包粽子,怎么说也是一门技术活。去年的端午节,奶奶叫我和她一起包粽子,我跟奶奶说我不会包,奶奶说她可以教我。只见奶奶取了两片泡好的粽叶,搭在了一起,然后将那两片粽叶卷成圆锥形,再在“圆锥”内装入和好的馅料,再将上部分的粽叶向下折了折,完全盖住了馅料,随即用手将叶子的两侧捏了下去,接着用剩下的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最后再用熟练的手法拿了一根细绳将粽子捆绑结实,一个粽子就这样包好了!我照奶奶的样子把前面几步做好了,开始放馅料的时候才发现有一个没封紧的小洞,有几颗糯米好像长了腿似的,从这个洞口逃走了。奶奶看到我这个样子笑了笑,说:“没事,你可以再包一个。”我包第二个的时候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怎么绑线?奶奶又示范了一遍,我还是不会绑,她就又拿了一根绳子,说:“一根绑不了就绑两根。”我试了试还真绑上了!我和奶奶包好粽子后,又让爷爷拿到锅里蒸,粽子在蒸的时候最香,我在厨房外面闻着味道,早就垂涎三尺了。
粽子不久后就出锅了。绿油油的粽叶,白花花的糯米,红彤彤的枣子通通映入眼帘,谁能拒绝这香喷喷的粽子呢?咬一大口,嗯,又香又甜,满足!
“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门前插艾草,这已经成了我家乡的风俗习惯,我们也在包粽子的过程中,表达出了一股浓浓的乡情和殷殷的爱意,让每个人无法割舍,难以忘怀!
姥姥家的春节
六年级3班刘雨熙指导教师:余英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俗话又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东北的一个小村庄,那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地方。
我喜欢在那里过春节,充满年味。一到春节,个个儿摇身一变,成了大忙人。
大人们和大孩子,在小年就要忙活起来。
凌晨三四点,天已经露出了鱼肚白,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妈妈和舅妈在前院铲雪,姥爷很早去了街市,姥姥在后院不知在干什么。
六点我们便去早市准备年货。大街小巷都热闹得很。年画儿、春联、大小不一的灯笼、坚果、鸭梨、还有菇茑,全都摆出来。包子铺热气腾腾,给寒冷的清晨增添了一丝暖意。
我特别爱吃菇茑,南方过春节吃砂糖橘,北方过春节随处可见的菇茑。早市有卖玉米棒的和麦牙糖的,都是我的最爱。买了两大袋子的年货,此时也将近八点了,早市被清得空空荡荡。
到家后,姥爷也回来了,他去买了一长串彩灯,四个大红灯笼,挂在前院的铁门上。
离春节还有三天的时间,更忙了,在大冬天都能忙出汗。
我们开始了全面大扫除。我把桌凳擦干净,把炕上的被子叠整齐放进柜子里,紧接着又开始擦窗台,正觉得大功告成时,发现宅院大门上全是灰尘,又搬来凳子前前后后、上上下下擦了一遍,这才觉得满意。
妈妈和舅妈用玻璃清洁器把里外的窗户擦个遍。忙了一天才完成了这个任务。家里的两个小孩睡得可香了(晚上需要通宵,所以下午要补充精神)。
包饺子时,我们包了月牙形、角形、元宝形还有其它好多形状,还在几个饺子里放入了一枚硬币,寓意是吃到的人新的一年财源滚滚。
大年初一是最快乐的一天了,那天我们会穿上漂漂亮亮的新衣、新鞋。当新年钟声敲响时,我们会给长辈拜年问好,而长辈会给我们压岁钱,还有他们的祝福。
看着夜空中的烟花五彩缤纷,总能让人们感到新一年中快乐气氛。团圆饭过后,大家聚在一起看春晚,吃着冻梨、冻苹果,别提多开心了。
再过几天是元宵节,年也接近了尾声,大家伙儿们又开始了工作与学习。
dongfangrongya
东方榕芽
第1期
习/作/就/是/营/造/儿/时/的/梦/想
古榕下
健康成长东方娃
新世纪
破土而出萌嫩芽
阳光里
稚嫩声音把歌唱
文字间
个性真情激飞扬
dongfangrongya
东方榕芽
第1期
习/作/就/是/营/造/儿/时/的/梦/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