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一串难正之字,一直困扰阿P先生。
1、胶老8,指掉落,如:块物件“胶老8”塗下(东西掉落到地上);2、胶咯钱,潮汕人过冬至会制作一种类似糯米糍的特产,也叫落汤钱;
3、胶罗,指很久,如:日暗了,块工课“胶罗”作好(天都黑了,工作还要很久才能做好);
4、胶地人,指自家人;
5、胶掠,指一种竹制品;
6、胶老1,潮汕人的一种祈求神明保佑平安的仪式。
有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年12月8日,阿P先生有幸在惠州向林老师(著名语言学家林伦伦教授)当面请教,“胶字头的词语为何那么多,而且正不了?”,林老师说,上古音系有“gl”、“tl”等双声母发音的字,比如“嘎历3”即“架”;嘎落”[ga1laoh8],掉落、丢掉的意思。例句:“个钱袋嘎落去(钱包丢掉了)。”“嘎”只是个无义的音节,是“落”字上古音双音节声母[gl]的衍生音节而已。普通话也有lào一音,与此相应。
简单来说即一字发两音
林老师这么一说,让我茅塞顿开,上述第一个疑问迎刃而解。“胶老8”,正字就是“落”,前面加个“嘎”,不过是演变成类似助气词而已。
林老师用鞋底磨着地毯做示范说,像这个动作,双脚[te3]着与[le3]着,声母不同的两个字,意义却完全一样,可反证上古音系一个字表达磨的意思,读音为[tle3]……
后来,林老师还顺便提到揭西“棉湖僻”,这个类似闽南语的“纸话”,指旧社会一种通过切音分解而创作出来的“黑话”,用于市场交易行话,甚至有人说用于战时密码。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惜因为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向林老师讨教。今日是年冬至佳节,阿P先生撰文探讨,主要是分享自己对“胶字头”的理解。
二十四节气
冬
至
冬至是中国历法的一个节气,所谓夜长日短,阴极阳生,是中国处于地球公转的一个重要的气候转折点。潮汕人不但称之为“冬节”,而且视之为重大节日,这一天,潮汕人会制作一种叫“落汤钱”的特色小食,“食了落汤钱,便长了一岁”,所以潮汕冬节相当于提前过年了。
“落汤钱”又称“胶咯钱”,以糯米粉和水,制成团后下锅用清水煮熟,捞出放入陶盆中再用木棒反复擂搅,使熟糯米粉团更加顺滑,更具韧性,最后捏成小块,滚上由碎花生和细砂糖、黑芝麻混合而成的沾料即可,该做法类似广式点心的“糯米糍”。
针对这一特色小食的名称,咸古的小伙伴们经过多方证实,确认“钱”即“糍”,正字为“粢”。粢(zī或cí),《廣韻》卽夷切,古同“餈”。餈(cí),《說文》稻餠也,《玉篇》餈餻也。
“落汤钱”可解为“水煮过的糍粑”,而“胶咯钱”(一说为“胶罗钱”)究竟是什么呢?这就回归到本文开头第二个问题了。按照林老师有关双声母推演的观点,阿P先生认为“胶咯钱”的“胶咯”可能是“糕”字的反切,糕(gāo),亦作餻,《廣韻》古勞切,近似胶咯切,故“胶咯钱”正字可能就是“糕粢”(糕糍)!
没错!江南名小食“粢饭糕”也叫“糍糕”,反过来就是潮汕的“糕糍”了!阿P先生现在只想高呼一声,噢耶,快乐了我的年冬节!
糍糕和糕糍(落汤钱)|图片源自网络
3
“胶罗”
指很久,咸古小编
科蚪曾在《“潮汕土话”矫正(三)》提出“胶罗”可能是“”。4
“胶地人”(或“胶己人”)
指自家人。林老师将之正为“家己人”,这个阿P先生也不是百分百接受,莫非“胶地”也是“己”字的反切?
5
“胶掠”
指一种竹制品,经咸古小伙伴
卍無尾豬卍考证,正为“筊櫪”。6
“胶老1”(或“胶咯”)
潮汕人的一种祈求神明保佑平安的仪式,特别是农历二月初一。有时候小孩摔跤,母亲就会为其“胶咯”。我每次从老家出门,母亲都要给我“胶咯”一两次。这个词至今未正,留给读者讨论吧。
大家好,我就是阿P先生说的那个超级无敌90后美男子,,本期美编
科蚪miaobisheji(加我进咸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