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古镇,白墙黛瓦临河而建,青石板的小桥,曲折的长廊,都是差不多的格局,唯一的差别是沉睡在岁月中的原汁原味,还是开发扩建后的统一水乡样本
德清的新市,在江南七大古镇里占了一个席位,却不同于东去30公里的乌镇和西塘宾客盈门,更远没有北边30公里外的南浔、周庄、同里名声在外
大运河畔的新市,还在千年的梦里似醒非醒
新市古镇对外宣传得不多,除了挂些红灯笼没有过多的修葺,小镇还是原住民的小镇
镇上的居民们依旧过着小时候的日子,大妈穿着棉绸裙子在街角闲话,大伯卷起汗衫下摆在廊下乘凉,老祖母在家门口织着孙儿的小衣裳,收音机里有越剧的缠绵或京戏铿锵远远近近地传来
时光舒缓,岁月悠长,,,
用时髦的话说就是:这是一个活着的古镇
年多年的悠长岁月里,新市古镇是出过、驻足过一些人物的,比如东晋镇国大将军朱泗、南朝著名道学家陆修静、明代著名太医邱圭、清代大画家沈铨、电机之父钟兆琳、神学家赵紫宸、小说家王嘉仑等等
古镇不要票,故居要票,那就不进去了
茶馆酒吧还没有开始营业,老板在河边悠闲地自斟自酌
不知道是哪位过客哪一夜的畅饮留下的酒瓶子在绿荫里蓝得很好看
一枝绿藤在这个夏天努力地生长,却注定不能再爬满竹篱
除非,有啥特别的机缘,比如瓶子突然碎了,主人心中一动重又怜惜地把它种回河边,土里、、、
新市镇有4.2平方公里,古镇大约占了其中的1/4
这1/4应该是新市本地人晚上休闲娱乐的场所,白天很冷清,只有几个莫干山上下来的游客匆匆走过
几声阿拉尼子伊拉囡恩的闲聊走近又走远,似乎上海人很喜欢来湖州,安吉天荒坪上也多是沪A沪B沪C、、、打头的车
一只好客的小狗哒哒地迎上来,骨碌着黑眼睛看看我们,伸了伸舌头,又哒哒地跑开了
曾经的古镇被市河分成18个区块,由72座古老的青石桥连接,人们临河而居,傍桥而市,河网密布、小巷纵横,如同迷宫一般
晚清以后填河拆桥,现在还剩下11座,比如太平桥啊、状元桥啊、驾仙桥啊,大多始建于宋代以前
电影《林家铺子》曾在这里取景,茅盾写入冬的时候,“天又索索地下起冻雨来了,一条街上冷清清地简直没有人行……渐渐地冻雨又有变成雪花的模样……”,林老板的女儿林小姐“她的泪痕中含着一丝笑意”
南宋杨万里应该是春夏季来的,一首《舟过德清》:人家两岸柳阴边,出得门来便入船;不是全无最佳处,何窗何户不清妍
夏日午后,小木船静静地拴在岸边,尤其喜欢这河水,是一种清澈的天然绿
河埠的石阶下,有很多小鱼,人影靠近就尾巴甩甩跑开了
小时候去外婆家,门前也有一条河,小姨去洗碗的时候会带一个竹簸箕,馋嘴的鱼儿闻见饭香蹭过来,用簸箕往里一抄,就有很多小鱼在簸箕时跳
在新市容易迷路,常常以为走到尽头了,一转弯,或者过一座小石桥,就又是一道长长的木廊
这是什么弄?谁会念第二个字?
查了下,读bèng,瓮一类的器皿,在吴语里应该是念bǎn,想来这弄里以前是做瓦罐一类生意的小商铺吧
有谁知道这是什么?
风谷车,这是老底子用来分离瘪谷、草屑杂碎的,谷子从上面的斗里倒进去,手摇风叶一转一吹,瘪谷杂碎从风口飘出,饱满的谷粒从右下角的滑道里涌出来,好像是这样的,儿时的记忆,模糊不清了
糯米粉做的茶糕很好吃
Q弹的茶糕里包裹着杭嘉湖平原70后的童年味道,一颗大大的肉丸子浸透了酱油的咸香,这调味手法应该是近三十年都没有变过的吧
因为还要去天荒坪,打包带着不方便,就加了店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