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四季过,又是一年重阳时。今年的重阳节恰逢国庆假期,想必大家已经在享受美好假期了~现在的你是不是正拉着自己的好姐妹一起逛街买买买呢!
虽然我们对重阳节的仪式感没有其他传统节日那么盛大,单对于古人们来说,重阳节也是他们一起宴饮,拉近彼此间距离的moment呢!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过重阳的吧~
节日起源
在看古人怎么过重阳节之前,当然还是要先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过重阳节啦,毕竟古代也没有某宝某东这种电商平台会为了促销专门搞个购物节出来,一个日子能成为节日肯定是有其原因的。
说起来,重阳节的起源还颇有文化:《易经》中将“九”定义为阳数,而农历九月九日这天,两九相重,日月并阳,是个值得庆祝的吉利日子,这种吉利日子叫来一群亲朋好友一起举杯共饮当然也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嘛。
当然,现在也有研究指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九月九日一般正好是秋收的季节,在这个层面来看,重阳祈求丰收顺遂的色彩就更重一些了。
节日历史
据历史记载来看,我们认为重阳节作为官方认可的“法定节日”是在唐朝时期才确立。而民间自发庆祝重阳的活动早在春秋战国就开始了,汉代时宫内已经有在这天聚饮的习惯(话说皇室聚饮还需要理由吗?狗头保命)。到了魏晋南北朝时,重阳登高赏菊的习俗事实上已经蔚然成风,不然陶居士是如何写出《九日闲居》的呢(渊明:喵喵喵)。
节日习俗
宴饮
最早在屈原的《远游》诗中有“集重阳汝帝宫中”一句,虽然我们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指向当时的楚国王宫中究竟时如何庆祝重阳的,但结合史料以及当时的宫廷习惯推测,大抵也便是宴饮,歌舞居多。
佩茱萸、饮菊酒
《西京杂记》中有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此中的茱萸,古人认为其有驱虫祛湿,去除风邪的作用,可以入药,也可以作为养生视频之用。而菊花酒呢,直到明清时期,它依旧盛行,高濂的《遵生八笺》中记载它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估摸着类似于现代的功能饮料吧,比如某牛之类的。
那么汉朝人吃的这个所谓蓬饵是什么呢?《汉书·食货志》记载的做法是将蓬草和磨成粉的黍米拌在一起蒸制,想来味道应该接近于现在南方地区端午会做的艾饼。
茱萸与蓬饵
赏菊
下面就到了我们的大诗人陶渊明出场的时候了!
相传重阳节赏菊的传统便是自他而起的。《九日闲居》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面对着菊花盛开的农园,喝着菊花酿成的酒,然后再作几首诗,想来也是一件相当畅快而浪漫的事,也许这也是他为何要屡次辞官回归田园的原因之一吧。
登高
到了唐代,重阳终于被官方认可,从一个民间自发的活动和独属于皇家的宴饮转变成一个民间与官方一同庆祝的盛大聚会。而我们唐朝的那些大诗人们,在登高之后,往往也会作上一两首诗。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题外话:话说王维当年跟大家一样,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便独自一人在他乡打拼,其中心境当时如何呢,不能再说下去了,不然同是“异乡异客”的我也要泪落阑珊了QAQ。
我们继续回到习俗上来。
关于登高,其实也有个有趣的传说: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东汉时有个叫桓景的小伙子,立志为家乡的百姓们除去瘟魔,在从神仙那里获得能斩妖除魔的宝剑后,在九月九日这天让村民们躲到山上,自己独自一人手持宝剑杀死了瘟魔,从此就有了登高辟邪的习俗。
食花糕
有宋之后,在南方地区盛行起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做法也很简单,糯米粉分层蒸制,其间夹杂些果脯,花酿之类。而为什么要吃糕呢,有说法是“糕”谐音“高”(不要玩谐音梗啊喂),取步步登高之意。
小结
总而言之,重阳节作为一个节日的历史还是相当悠久的,并在漫长的历史中被赋予了相当多不同的定义。祝愿大家能和古人们一样在这天吃好,喝好,如果可以的话,拉上自己的亲朋好友出去爬个山,逛个街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啦。
我们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