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爱蜂蜜的猫载于中读App又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看月观灯赏心乐事,最最关键还是要全家围坐一起吃汤圆,欢欢喜喜团团圆圆。
关于汤圆的流派,先不提甜咸之分,多少似有些少见多怪。倘若按地域,大抵可分为:北有元宵,南有汤圆。北方的元宵是摇出来的,感觉很好玩,“摇摇乐”。南方的汤圆是用手揉捏出来的,仔细想想,人生的幸福不就是一点点磨砺最终求个圆满。
众所周知,上海人喜欢糯米制作的食品,关于汤圆,通常可分三种:小圆子;宁波汤圆;还有就是独树一帜的本土大汤圆,一个个如乒乓球那般大小,“十十足足”(上海话形容“实诚”)。
小圆子顾名思义就是小小的圆圆的,通常指实心无馅的。上海人逢年过节,总喜欢在大餐之后来道甜汤,“酒酿小圆子”,淋洒些许桂花、枸杞作点缀,回味更为清甘香甜。传统的上海酒酿味道浓郁,超市常见的南方酒酿也许可作米酒饮品单独喝,但上海酒酿就必须搭配小圆子、汤圆、年糕或煮水潽蛋,口感方可均衡些。
提及宁波汤圆(上海话“宁波汤团”),流传较广,市面常见的速食汤圆多按宁波汤圆形式而成。老早因为有很多上海人祖籍宁波,因此也把对宁波汤圆的喜爱带至上海。《上元竹枝词》有一句,“江米如珠井水淘”。正宗的宁波汤圆需现磨水磨粉,因此对水对磨十分讲究,欢迎当地的朋友补充指正。传统做法大致上需提前把糯米淘干净,浸水放置。然后用专门的石墨进行臼磨以出米浆,米浆务必要细腻,才能出好的湿粉团。如今,石磨盘不常见,主要也嫌累,人们可能更习惯买现成的水磨粉,水磨粉加水就能揉出汤圆光滑的外皮。宁波汤圆最常见的是黑芝麻馅,上海话“黑洋酥”,黑芝麻加生猪油加绵白糖揉团作芯,添加猪油就是为了煮熟以后,黑芝麻馅能如丝绸一般爽滑细腻。
在上海的朋友可能经常看见,每逢传统佳节,阿姨爷叔老早就在沪上知名的点心店排队,他们可不是为了网红轧闹猛,而是追求从小吃惯的上海味道。元宵节,王家沙,美新的汤圆外卖历来供不应求。王家沙根据时令不时会推出一些改良口味,诸如蟹粉汤圆,马兰头汤圆,美新就是坚持几十年的老手艺,现做现卖咸甜两种口味,鲜肉汤圆和黑洋酥汤圆。尤其是鲜肉汤圆,那是一绝,纯粹的瘦肉精致而成,讲究肉紧汁鲜,和其它软趴趴的肉馅不一样。上海传统的鲜肉馅其实很少添酱油,亦或只滴少许提味,就怕酱油盖过鲜肉原有的鲜味。为了方便顾客品尝,美新会有咸甜两种口味混一碗的售卖方式,圆圆的是甜口,上面掐一小尖角的是咸口。
接着特别介绍本帮传统特色之一,上海本土的大汤圆,大概知道的人为数不多,因为工序还挺麻烦,印象里也就过年过元宵节才会包汤圆吃。前面提过,本土汤圆一个个特别大,如乒乓球一般,馅料十足,那么其外皮就必得有独到之处,其中奥秘就是“粉加粥”。
最初的本土传统也是要把糯米捣臼成粉,如今偷懒用现成的水磨粉也不差。但是区别于宁波汤圆,和粉用的不是水,而是粥,上海话“新鲜粥”,即大米用水现煮成粥,待晾凉后和粉,如此揉捏成的外皮特别有粘性,而且吃劲,即便揉得薄,也照样能兜住一大块馅料,薄而不破,软糯又有嚼度。因为够粘,皮薄剔透,有时咬一口还带拉丝一般的效果,入沸水易熟。当然,为了防糯米不易消化,还需舀些原汤化原食。
本土汤圆,常见鲜肉、黑洋酥馅以外,还有豆沙馅,再有就是如大馄饨一般的菜肉馅,以及枣泥馅。自制豆沙也是个辛苦活,把红豆加水煮开炖烂,包在布袋里反复碾压成泥,我小时候就曾一边晒太阳一边压豆沙。碾压后的豆沙泥还需再回锅加糖加油不厌其烦地翻炒,越细匀越可口。也许很多人已猜到,此处添加些猪油味道更佳。若是再考究点,还要添些桂花陈皮,食不厌精。枣泥当然也不尽是单纯的剔核剁碎,一并添加核桃松仁,营养美味口感丰富。诚如我以前介绍上海大馄饨的馅料一样,汤圆的馅料,无论甜咸,皆是手工剁馅的比料理机打磨的要味美。
既然准备了那么多的馅料,为了区分,自然也会做成不同的外形,长的,圆的,尖头的,按各家标准自定。鉴于这些汤圆个大量足,通常一顿吃不了多少,那么剩下来的也自有妙招。刚做好的汤圆,外面再裹上厚厚一层干的糯米粉,一个个分开常温存放,防止粘连即可,也可以速冻以便保存时间久一些。等到下一顿想吃的时候,直接下水煮熟即可。或者推荐更好吃的办法,把汤圆简简单单隔水蒸熟,或者油炸,两相宜皆是美味。当然,油炸汤圆尽量少吃,以免一不小心三高严重超标。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那么,品种繁多的汤圆,你约不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