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rlyBird爱彼宝育儿知识寒冬已至

冬至,又称“冬节”、“贺冬”,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八大天象类节气之一,与夏至相对。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并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

提起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节气,似乎永远离不开吃这个话题。冬至一到,你可能会去喝一婉热腾腾的羊肉汤,或者吃上一盘饺子,或者吃上一盘汤圆,为进入寒冬积蓄能量。那么宝宝能不能吃呢?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就跟着EarlyBird爱彼宝来了解下吧!饺子:1岁以内不要吃

古谚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称之为"饺子"。

饺子面皮较厚,馅料较大且食盐含量偏大,对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很容易会引起消化不良,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一般来说,宝宝1岁以后主要以饭为主,奶为辅,所以建议宝宝1岁以后再吃饺子,同时可以给宝宝准备专门的小水饺,调馅要注意少油少盐。

汤圆:3岁以内不建议吃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史料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冬至这天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了,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汤圆的外皮一般都是以糯米粉为食材,而糯米含较多淀粉,粘性高,不易消化,对宝宝来说会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而且宝宝食道较窄,食用汤圆还容易造成吞咽阻碍导致宝宝窒息,因此并不建议3岁以下的宝宝食用。

如果要吃,第一,要注意慢慢吃,而且肠胃功能不佳的孩子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应尽量少吃元宵以防加重病情。第二,避免选择含糖量高的馅或有大颗粒物的馅的汤圆。

羊肉:太补要少吃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从汉代开始,冬至就有吃羊肉的习俗,流传至今。人们认为,冬季是储藏的季节,是冬季养生进补的大好时期,吃羊肉、喝羊肉汤以及各种滋补食品,既能抵御风寒,又能滋补身体。

宝宝6个月大,就可以在辅食中添加羊肉沫了,注意一定要煮熟,避免有细菌或者寄生虫残留。但羊肉太温补,吃多了容易导致燥热,更容易出现感冒症状,所以一定要适量。此外,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时不宜食用。

冬至一过,就全面进入“数九寒天”模式了,对于小宝宝来说,健康均衡的饮食、暖和舒适的衣着和适量的户外运动,一样都不能少。让我们家园一起,科学育儿,让孩子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