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点,
从家人群传来妈妈的照片。
这是,妈妈的70岁生日。
“70生日自己烧”…
我心里酸酸的,
打开同程,订上机票,
呼叫滴滴,关掉微机,
出发Start,
今天我要陪伴我的妈妈!
临时起意,没有特别准备,但实际上,母亲的70岁生日我一直挂在心中,只是琐事太多,总以为生日也许是一个普通日子。
母亲,不仅仅强调血缘关系的生物学意义,更蕴涵一种重大的人文精神,中外皆然。
刚刚过去的共和国70周年,我们歌唱祖国,我们把祖国比作母亲。我国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黄河,称为母亲河,这条母亲河目前造福我生活的城市——山东济南。在国外,有高尔基小说,名著《母亲》。
而我,在感慨人文意义的母亲前,先感恩自己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大人。
▲照片摄于年国庆,时值家乡胡公庙会
照片中,我的母亲,中间头发斑白。其实,早在-过年期间,我就从济南带回过染发膏,怂恿母亲做头发,爱人阿香协助我妈染发。时光荏苒,15年间,妈的头发未全白,倒是我和我爱人开始配置染发膏了:一个棕的,一个黄的。
母亲,出生于年农历十一月初八,也可算共和国同龄人,经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跌宕时期,分田到户的峥嵘岁月…以及当下神奇的互联网时代。
回忆我的妈妈
飞机翱翔在蓝天,透过航空小窗我俯瞰连绵起伏的云海,此刻,正是人生遐想的合适时机。
母亲卢氏,出生地是西溪镇丁坑村。7岁丧父,其母改嫁,随其祖父母与仨个叔叔劳作,直到19岁嫁至上马村,生育我姐弟仨,因父亲为小学教师,我母亲承担了更多的家务与农务。
▲家书
这是95年我上大学时收到的家书,父亲的一句“谷呢,都是你妈割的,她可辛苦了”。
小时候,我也跟妈妈田野劳作,记得的是,挖过毛宇,香草,元胡,挑过柴枝。
▲祖厝
其中,先后两次房屋建造,耗去我妈相当多精力体力。
年夏天,两间新屋刚盖起来,可老土坯房却在一场暴雨中坍塌。接下来,大量土方,砖头的搬运,压垮妈妈的身体。
记得92-93年,妈有阵子胸闷气短,下肢凹陷性水肿等心衰表现。刚在卫生院上班的我,为母亲进行强心排尿消肿,补充电解质的治疗,竟然慢慢捣鼓好了。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建议我妈多饮用复方丹参口服液。
在高速公路上驱驰2个钟头,过义乌,到东阳。
偶遇94-97年一块在上海念书的东阳同学,他姓马,《送东阳马生序》的马,驾驶一台黑宝马越野,马力充沛,快马加鞭,一会儿到了江南名镇--千祥古镇。
千祥羊肉
过千祥,记得羊,停车买几两。
还有酒,不可忘,当饮两三盏。
我家乡邻村千祥,特产白切羊肉,工艺草编,及各款皮箱。到千祥,也就快到家了,快见到老妈妈了!妈妈生日快乐!
从千祥一路向南,过永康上蒋村的一个大山坡,下午6点钟,到达老家上马村。
▲图中,是上马农家乐---春莲饭店,站立的另一位男子是春莲饭店老板,他们已精心准备好我预订的鸡汤,这儿加工的土鸡汤是拌入一些中草药的,味道特好,远近闻名
我们家,离此饭店不到米路,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品尝呵!
爸妈过来了,入座,我看他俩今天的穿着特考究似的,没有太多的言语,我,我终于,亲手为我妈妈舀上小碗鸡汤,祝老妈妈万寿无疆!
妈妈呀,您喝的不是鸡汤,而是您儿子的千里思念喔!多少年,这是我第一次为我妈舀汤,也是第一次为我妈过生日。
从前呢,是妈为我盛饭,是妈为我煮土索面过生日。记得有一句歌词: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我也高兴。接着,我为我父亲端上鸡汤,他今年71岁……
妈妈的话语不多。我的鸡汤,她喝了,就像男人们喝酒干杯似的。我递上的大闸蟹,她收起来了。另嘱咐我,吃剩下的鸡骨头,也要带回家里,可以喂狗。
质朴无华的妈妈,生日快乐!
母亲生日前一天为冬至。小时候,每逢冬至,妈妈要做一大笼糯米馃,通常以萝卜丝豆腐或红糖为馅料,包好置于大锅用柴火蒸透,厨房洋溢着一股热腾腾的糯米香。当下商品化时代,一般家庭已不弄这类农耕时代的特色食品了。
我请春莲饭店加工了一笼,真好吃!其中,两个留给我妈妈,其余的,我要带回济南呵!我曾通知,10里外的后岗头村我小舅过来一起喝酒,但,他患慢性病没过来。
▲这是我和我外婆的合影,摄于年11月。她于年11月仙逝
那个没前来喝生日酒的我小舅舅,在我写美文的今天,我得悉,他刚刚去世了。
前几天,永康气温骤降,特冷,他可能是旧疾复发吧!
▲村景
晨起,我在村子里慢慢跑一圈。
这是上马残桥,一座坚强的石拱桥,在今年夏天特大暴雨中屹立不倒。
山上是茂密的竹林,“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自我记事以来,村里竹子一直这么翠绿的。
伐竹挖笋,卖钱购粮,正所谓在山靠山,这是村民们在上世纪生存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
可我从没砍过也没背过一根竹子,也甚少挖笋,因小学及初中时代的我都在县城里上学,这些活都由我妈妈在做。
早餐
这是一碗永康土索面,鸡子索面。
永康寿面,通常是这种食材。
这碗面,是我妈做的,我吃的。
我记不得,我曾吃过多少碗这个面了,
可我,从未给妈做过一碗。
只是昨晚,给妈妈舀了小碗鸡汤。
寸草心与三春晖哈!
又忆妈妈
边喝酒边吃着妈煮的土索面,我回忆,其实,我妈能加工的美食还是真不少的呢!在物资贫乏的上世纪80年代,这个苦中作乐的美滋滋非常难得!面类:5月刚收割的麦子加工成麦粉,制作洋芋麦面汤或苦麻菜麦面汤,洋芋丝饼,雪菜肉饼,红糖饼,面疙瘩等。米粉类:发饼(发酵后),糖洋糕,糯米粉饼,普通米粉饼(这个我是最爱吃,农村人常吃的玉米饼,羹,不是我的美食),还有肉粽,猪肚子灌糯米饭。她,不擅长的是少数梅干菜和酱豆腐了。
妈的一双手,不仅能干农活厨艺,也能做简易缝纫。我家是80年代较早拥有缝纫机的家庭。我小学的中山装,休闲夏装,都是妈妈买布料制作。也会纳鞋底,但我似乎没穿过妈做的布鞋,我穿的是从供销社购买的胶鞋。
妈妈不擅长农村的村骂,受妈妈影响,我的永康土话骂语词汇量极少,某些永康土话,我都听不懂。她有时候有生气的脸,但似乎从没有愤怒的脸。这点,和民国胡适的母亲很像。
▲永康南站
吃完面,
赶路,
回济南。
这是永康高铁南站。
来时天空晴朗,
走时飘着微雨。
诗经有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
祝福我的母亲
自参加工作以来,不论在西夏在济南,还是在台岛日月潭,我都牵挂我的母亲。龙应台说,所谓母子一场…总是渐行渐远。
我妈来过济南三回,主要是照顾孙子,但,她不习惯城市开销和我的大手大脚,饮食也不习惯这边的羊肉汤和饺子,每次留济的时间都很短暂。
在家乡永康棠溪,见过山山水水的妇人,不会留恋远方的泰山以及趵突泉,她只愿她大孙平平安安,健康成长!
妈妈辛苦了!
作者:陈俊
籍贯浙江永康,早年毕业于金华卫校,现旅居山东,爱好文学、旅游、马拉松、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