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及这道小吃之前,要先说一个故事,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为了让婺城的老百姓也能品尝到仙界独有的蟠桃,便在金华最肥沃的泥土上播洒了两颗蟠桃核,不久这片土地上便长出了两块毛芋田,六个月后毛芋成熟,吕洞宾动用发书托梦给当地的一位糕点大师,于梦中教会了他制作的方法,这种糕点,叫做“毛坦”。
毛坦,是老金华人嘴里心里念叨着的曾经赫赫有名的金华名点心,也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上品。但毛坦制作手艺极为复杂,需要足足18道工序,制作周期长。糯米和金华毛芋是制作毛坦最重要的原料,每一样都要经过精挑细选,筛选,经过一系列传统工序将其制作成胚,最后将胚油炸裹芝麻。
关于这道糕点,不得不提及一位糕点大师,吕芳银老人。
在吕芳银老人手里,有一本年金华县糖烟公司编写的《金华县糕点成本配方汇编》,上面详细记载着种金华糕点配料比例,毛坦的做法也在其中。传统做法中,制作毛坦,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每年也只有白露后才能制作,这个时候正是毛芋成熟的时候。由于毛坦坯极易被虫蛀,所以传统毛坦在立春后便无法继续制作了。
在新中国成立前,毛坦拥有极其辉煌的时期。当时金华古城虽只有十几万人口,可毛坦的年产量和销量却足足高达在1.5万至2万公斤,足见毛坦多受欢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私营糕点企业解散,很多糕点师傅离开了本行,故而正宗金华毛坦的制作手艺渐渐失传。
直到年,23岁的吕芳银到苏孟供销社当学徒,在时任雅畈供销社党支部书记的黄正茂建议下,开始学做正宗毛坦。黄正茂邀请了专业打毛坦坯的师傅阿有担任总教练。正宗毛坦制作工作于年11月下旬在雅畈供销社糕点房展开。20多个人以石臼和木棒为工具,用毛芋和糯米粉为原料,再用独特的工艺制作。当时,阿有教会了20多个人如何打坯,这些人随着年龄增长,如今在世的仅剩8人。
吕芳银曾拿出市面上销售的毛坦与正宗毛坦做对比,并提及现在的企业做毛坦根本不用毛芋,用的都是明矾、碱水等膨松剂等化学原料,且这两者间打坯方法也大相庭径,市面上销售的毛坦虽然也叫毛坦,但在老人眼中,这种毛坦完全没有以往的味道,只是套用其名罢了,相比而下,传统制作的毛坦更带软、韧的嚼劲,口感更香。
而传言毛坦的历史,甚至比制作火腿还要悠久,市面上的毛坦虽然口感并不正宗却胜在制作时间短,价格便宜,所以正宗的毛坦在市场上一直受到挤压,甚至频临淘汰。
面对这种局面,吕芳银老人颇为着急,他一直奔走于把毛坦申请为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薄弱,也曾想过放弃,又觉得可惜了自己毕生的心血。把金华特产推向市场,让全国人民知道,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许多生产条件不够,知道纯正毛坦制作工艺的人已不超过三个人,所以他热切期望能把毛坦的制作方法传承下去。
中国的手艺,很多东西在不断加快的潮流中被淘汰,更替。很多拥有传统艺手艺的老人最不想看到的是从老祖宗手里传下来的东西在自己手中断了传承,毛坦虽小,但它的制作方式,是无数老一辈人无数汗水凝结的精华,或许我们真的应该慢下脚步,去留意一下这些东西。
小小的毛坦代表的不仅仅只是一味小吃,更多的,还是独属于中国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