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得一见的老照片四十年前的农村是这样

农村的土坯房已经不在了。也许还能看到一点遗址,但却很少有人住了。

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祖祖辈辈吃饭最重要的家当——犁。有了它,翻地就变成了犁地,比人快多了。

耙,犁田是翻土,犁完田后就要碎土,碎土就要用到耙。耙与犁同样的命运,90年代末后逐渐被犁田机代替。

耙田进行时。图中的动力是牛,也会用马、骡、驴。

全副武装的耕牛。都不需要牛了,牛被送进了屠宰场,牛哭了!从此,90后,00后吃过牛肉,就是没见过牛跑。

煤油灯,90年代末被电灯代替,自此煤油也就没人卖了。能用这种的,家境一定还是不错的。

磨。图中这种还属于中小型的,主要用来磨豆腐、磨糯米粉。它们应该是祖孙三代了,更小的磨调料、中药,更大的则是磨面粉。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老水井。井台上就是《篱笆.女人和狗》中的那个辘轳了。

风箱——用它催火。因为谁也不会吃生饭的,所以,在没有电的农村,这也算是家家必备品吧。别看它不起眼,不让你做,就是让你拆,恐怕也拆不开的。

石臼。主要用来将辣椒、蒜、花椒粒等调味品捣成细末,现在农村的老奶奶可能偶尔会用一下。

簸箕,农村人常用的老物件。这个东西却不是什么人都能用,它可是个技术活。

木制托盘,主要用它来端菜,现在只能在一些民俗博物馆可以见到它。虽然穷,但体面还是要的,所以,这个物件基本家家都有。

针线蒲篮,做针线活放在炕头上盛针线的篮子,现在它已经被塑料针线篮子代替了。

木匠用的墨斗,斗盒里填充有墨汁,由一根绳子沾墨汁拉出来,用来标直线锯木头。这就是古文中说的“木,直中绳”的那个绳。

铡刀,农村用来铡草喂牛,现在它已经进入博物馆了,因为农村已经不需要牛了。

纳鞋底的锥子。90年代中期以后它就逐渐消失了,因为没人做鞋了,都去买鞋穿了。

顶针,农村人做针线活时,把它戴在手指上用来顶针穿线,现在农村很多老人做针线活还在用它。只是现在要出去买,恐怕已经没有地方了。

腌咸菜用的坛子,腰粗口小。这种坛子在90代后,慢慢的就消失了。

杆秤,已经被电子称代替,但是偶尔在马路边的一些流动的老年菜贩,他们还在用杆秤卖菜。

铁皮暖壶,这种热水壶在七八十年代最常见。

辗盘上的石磙,主要靠牛来拖拽在打谷场上脱粒的农具,上世纪90年代后,逐渐被农业机械化取代。

这是农村人用来锁门的锁,现在还有人在用。

油吊子,粮油店打油的计量工具,还有右边的油漏斗。90年代后,油吊子就被付油器替代了。

葫芦水瓢,也有木制的,现在已经没人用它了,被塑料水瓢代替。

扁担和箩筐,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它了。

竹箅子,主要用来蒸馒头,蒸饺子,蒸菜。

篦子,80年代以前的农村卫生条件很差,头发中容易生虱子,奇痒难忍,就用篦子梳虱子,现在彻底没人用了。

小时候,妈妈给我们做的千层底布鞋,舒适耐穿。

做鞋就需要鞋样,也就是鞋模,鞋样一般都是用纸剪成的。

搪瓷碗,相对纯瓷碗来说结实、轻便、耐用。70、80年代它可是人们生活常用器具,90年代后它就被不锈钢给代替了。

小推车。大约北方人叫它架子车,中原地区的人也叫它板车。形式不至这一种。

那个时候赤脚医生背的药箱。

老式八仙桌,现在也是看不到了。

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叫箩筛,用来筛粉状物质,底部比筛子密,用绢做成。对窝捣成的糯米粉就需要用箩筛把细粉过滤下来,粗粉继续放在对窝里捣。

刨子,木匠工具,用来刨平木头,出光的一种木工工具。刨子,宋朝时已经发明,现在还在用。

钻子,木匠工具,用来给木头钻眼,现在已经被电钻代替了。

水吊子,北方人叫烧水壶,这种烧水壶现在已经被淘汰了。

农村姑娘用的梳妆镜,外框时用铁丝做成的,现在都用塑料了。

农民在打谷场上扬场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