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果,是赣州人在春天里用采撷来的食用野生艾草为原料,配以适量的面粉和糯米粉,精心制做的一道美味小吃。刚刚蒸熟出笼的艾米果,墨绿,油亮,柔软,润滑,轻咬一口细咀嚼,那鲜、香、酸、辣、咸混杂在一起的滋味,实在是妙不可言。
那天,也是馋虫作祟,我在街边的小吃摊上买了三只艾米果吃。岂料吃后不久,肚子竟一阵一阵的微疼——显然是那三只不洁的艾米果害了我。妻子笑谑我:“你呀,人老了,嘴巴还是那么馋。”笑过之后,她便提议我们自己来做艾米果。我当然是喜不自胜了。
要做艾米果,首先得有鲜艾草。农贸市场里,倒也有郊区的农民摘了艾草来卖的,五块钱一斤。不过,那艾草留的梗子长,还夹带着泥沙和杂草,不尽如人意。我们决定自己去章江南岸采摘艾草。
当时,正是草长莺飞的三月天。野地里的艾草,应在潇潇的春雨中蓬蓬勃勃地生长了。于是,我们选了一个雨霁天开的日子,带上几只塑料袋,乘坐公交车去到水岸新天,尔后沿着满眼新绿的章江南岸溯江而上。
呈S形穿城而过的章江,从杨梅渡至三江口段,东西长约14公里。这一带,过去多为水淹区。经过多年的建设,章江及其南北两岸,已成为集保护章江水源、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化、文化资源和市民休闲娱乐、城市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了,湿地总面积公顷,湿地率达75%。它是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章江南岸,筑了一道逶迤而绵长的绿色缓坡。一条与江岸等长的绿道,从竹木花卉掩映的缓坡中间横穿而过。绿道的上半部分,常绿乔木已蔚然成林,一片新绿;绿道的下半部分,茵茵草地、临江栈道和观景平台让人赏心悦目。林中,坡上,江畔,嫣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粉红的樱花、鹅黄的柳花、粉白的海棠花、紫红的玉兰花、金黄的迎春花、淡绿的石楠花和猩红的野山樱,把春日的章江南岸妆扮得姹紫嫣红,分外妖娆。
沿临江栈道而行,不时见三五只白鹭,站在芳草萋萋的江渚上歇息。美丽的翠鸟则贴着江面低低掠过,忙着觅食鱼儿。泊在江心的两只扁舟,捕鱼人正把渔网撒向波光粼粼的江中。一位白发老翁,在江岸上一字儿斜插着九支甩杆,静候鱼儿上钩......
那天,或许是我们只顾着欣赏明媚的春光,或许是我们根本就不晓得哪里才有艾草可采,沿着江岸走了近90分钟,才只采摘到一小把艾草。正当我们有些失望,准备打道回府时,却意外发现缓坡上两篷茂密的篁竹四周,长满了低矮的水灵灵的艾草。乐得喜笑颜开的我们,每人提了一只塑料袋,蹲在草坡上就唰唰唰地摘了起来。不出一顿饭功夫,我们采撷到的艾草嫩芽,就装满了三只塑料袋;而艾草的汁液,也把我们的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染成了墨绿色。
临走时,余兴未消的我,用手机定格了这么一个画面:笑眯眯的妻子,两手提着三只鼓鼓囊囊的塑料袋站在江畔,脚下是一片青青的春草,背后是一江盈盈的春水,远处是披满新绿的树林和淡蓝色的春山。
高高兴兴回到家,我和妻子便按照事先的商定,各司其职:她在家分拣、清洗艾草,我去超市购买酸菜、豆干、春笋、面粉、糯米粉和辣椒粉。然后,她负责用食用碱煮熟艾草,去其涩味,并用料理机打成浓浆;我负责把焯水后的春笋及豆干、酸菜切成细碎的丁,并用油盐酱醋和辣椒粉,把它们炒成集鲜香酸辣咸于一体的馅子。
原料准备停当,妻子就穿上围裙,开始制做艾米果了。她先是把料理机打成的艾草浓浆倒入不锈钢盆内,加进四成面粉、六成糯米粉,揉搓成嫩绿色的面团。接下来,就如做饺子一般,把面团做成剂子,把剂子擀成面皮,用面皮去包馅子。当把包满馅子的面皮封口轻捏扁平之后,又一下一下快速地折叠着,眨眼间,一条好看的封口花边便做成了。当我们把所有的面皮,都做成了满簸箕嫩绿嫩绿的鲜生艾米果时,心里不由得美滋滋的。
一刻钟之后,妻子便把一笼热气腾腾清香袅袅的熟艾米果端上了餐桌。毫不夸张地说,我们那次自做的艾米果,色香味形都不错,比那街头小吃摊上卖的好吃得多。
从此,几乎每年春天,妻子都要为我做一次艾米果。她每次做艾米果的时候,我都乐得像个老小孩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