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
明代: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
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
元宵
中国传统小吃之一,
在北方“滚”元宵,
而南方是“包”汤圆,
这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物。
但是不少人以为汤圆就是元宵,
尽管元宵和汤圆在原料、外形上相差不大,
实际是两种食物。
北方“滚”元宵
元宵在制作上要比汤圆要繁琐得多:
1.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
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
一边滚一边洒水,
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2.由于制作工艺不同,
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一些。
3.元宵的馅料相对单一,
传统元宵以甜馅为主,
馅料多为白糖芝麻、桂花什锦等
4.元宵煮后,汤会比较浓,
跟糯米面粥似的,表皮松软,
馅料硬实有“咬劲”,果香和米香浓郁。
南方“包”汤圆
汤圆的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
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
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
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
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
包汤圆的过程也像饺子,
但不用擀面杖。
湿糯米粉粘性极强,
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
挤压成圆片形状。
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
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
做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
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
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分,
很粘,不易保存,
最好现做现吃。
2.汤圆越软、滑越好,
所以对糯米原料很讲究。
要选粘性特强的品种。
加工工艺上也有说法,要用“水磨粉”。
就是说,把糯米粒用水泡过后,
连水带米一起上磨(象磨豆浆那样),
而且最好用石磨磨。
磨成的粉用纱布袋吊起来沥干,
可以冷藏三四天(时间长了会发酸)。
可见,好的汤圆很难工业化生产出来,
这又是它与元宵不同的一个特点。
3.汤圆的馅料更为丰富,
涵盖甜咸荤素,
在传统甜馅的基础上加入肉丁、火腿丁等馅料。
4.南方的汤圆有多种“流派”,
如宁波的“黑洋酥”汤圆。
所谓“黑洋酥”就是猪油和黑芝麻粉的混合物,
而且猪油不是熬出来的纯油,
要用取自猪肚子里的原块的“板油”。
撕去“板油”外面的网膜后用手工挤压、揉搓它,
再一点一点地掺入黑芝麻粉。
从现代保健观点看是绝对的糟粕,
可吃起来口感极佳:
滑糯软烫,值得一试。
元宵与汤圆的食用禁忌
由于元宵或汤圆的主要成分都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而馅料无论甜咸,都属高热量高油脂,因此专家提醒患有胃肠道疾病、肾病、慢性胰腺炎、消化能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体重超重者,应少吃或不吃。
对于元宵和汤圆的吃法,较为健康的吃法仍为煮或蒸,且进食时,建议多喝煮元宵或汤圆的汤水。因为糯米粉中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可保证正常的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这些维生素大部分都溶于汤中,有利于人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小常识
1.轻轻捏:
下锅前,用手轻捏元宵,
使其略有裂痕,
这样煮出来的元宵,
里外易熟,软滑可口。
2.开水下:
要用旺火将水烧开,
然后将元宵下锅,
用勺背轻轻推开,
让元宵旋转几下,
就不粘锅底。
3.文火煮:
元宵入锅煮至浮起后,
要迅速改用文火,
此时若还用旺火煮,
元宵不断翻滚就会破裂。
若元宵不断翻动,
受热不均匀,
也易外熟内硬不好吃。
4.点冷水:
元宵入锅后,
每开一次应点入适量的冷水,
使之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
开两三次后,再煮一会儿,
即可捞出食用。
这样煮出的元宵质软不硬,
香甜可口。
5.勤换汤:
元宵煮过两三锅后,
汤变稠,
大大束缚了水分子的活动,
应换水再煮。
不然的话,
就会熟得慢,易夹生。